遼寧撫順城東中心
中心電話:024-57763456
中心地址:撫順市順城區臨江東路水岸東城亞特萊教育大廈三層
首頁 > 中心查詢 > 分中心>紐約育兒經:16招,拉近你和孩子心的距離
許多人可能理所當然的認為,時常與父母保持親密聯結的年輕人,在他們的生活中往往不能夠獨當一面地承擔一些事情。但最近的研究結果否認了這個說法。事實上,感覺自己能夠很誠實坦然地將自己的內心與父母分享的孩子,往往在做獨立性的決斷時,感到很自由,并且并不用擔心這個決定會違抗父母的期望。這篇文章就是要告訴為人父母的你:怎樣和自己的孩子保持心有靈犀的默契與聯系。
壹心理翻譯社歡迎新譯員入駐,請點擊此處查閱入社申請指南。
“在青春期,青少年們需要適當的遠離父母,但同時也要陪伴父母一同成長。他們的任務是要不斷地向外探尋,而你的任務則是要保持住與他們的聯結?!?/span>
—— Michael Riera
我們做父母的主要任務,就是在孩子發展的每一個階段盡可能滿足他們的情感需要,以促進他們進入到人生中的下一個階段。
在青少年時期,我們父母所做的所有事情,無論好壞,可能都會引來孩子的強烈關注。如果我們滿足了孩子們的依賴需求并且鼓勵讓他成為一個獨立的人,他將始終與我們有所聯結。即使他的注意力轉向了同伴、高中或是讓他想唱起歌來的激情,我們都會是孩子心中永遠的存在。
在青少年階段,孩子們理應變得越來越獨立。但是在這些重要的年份里,父母在他們情感和道德感方面的指引還是十分重要的。
孩子們會開始在家庭以外的世界里找到親密關系,但是他們仍然需要家庭中的這種穩定堅實的親密關系做后盾。
我們需要鼓勵孩子在情感上依賴我們,直到他們可以在情感上依賴自己。在我們的文化中,我們習慣于讓孩子們將依賴點轉移到家庭之外,而這個舉動往往帶來災難性的結果。青少年們經常在追求親密感的時候放棄了一部分的自己,結果他們發現了一個殘忍的事實:其他的青少年并不能夠提供給他們所需要的依賴感。
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你的孩子多早會產生性活躍的預測條件是:她和你以及其他的父母待的越近,他就越能夠忍耐這種性需要。
將父母推得遠遠的或是懇求父母離開自己,并不是青少年情緒發展的健康表現,而是一種破壞性關系的標志。
一旦你和青少年的孩子們關系破裂時,就像是在扛著石頭上山。而你學會去修復關系中的裂痕或是想要變得更加親近永遠為時不晚。但是我們都知道,沒有良好的基礎在那里,想要建立一個強聯結仍然是有些吃力的。
Recognize that your teen's fierce need for independence doesn't mean he can't stay connected to you.
如果你可以讓你的孩子獨自去訓練判斷力,并且學會做自己,而不是做一個你希望他成為的人,他就可以在與你有所聯結的情況下發展適應年齡的獨立性。然而,如果你堅持要他訓練你喜歡的運動或是讓他認同你的政治觀點,你的孩子將面臨在與你的關系和與自己獨立性關系間抉擇的處境。
- 02 -傾聽,共情,盡可能少把你認為一定正確的意見施加給孩子
Listen. Empathize. Keep advice to a minimum.
其實你給予意見的正確與否并不重要。每當你給予孩子意見時,你就在向他傳達一個訊息:他無法獨立的解決面臨的問題。你要成為一個聆聽者,而不是一個開處方下命令的人,慢慢的你就會發現孩子開始主動地問你問題,請求解答。
Be available when your teen wants to talk.
對于大多數青少年來說,這就像是一場深夜的零食補給。小睡一會或是讓你的鬧鈴在深夜一點鐘響起,你會驚訝于孩子們都會在這個時間點保持著異常的清醒。大多數孩子并不會做計劃或是按照預定計劃來做事情。即使是強迫他們去溝通交流,他們也不會加快做事的步伐。而當你扮演好了一個優秀聆聽者而不是主導者的角色,孩子們會享自由的開放的與你進行溝通(如果你強迫著他們去交流,他們就不得不通過保留一些小秘密來保持自己的獨立性)。找到一個合適的位置,讓孩子覺得既可以獲得你的支持又可以不受父母的約束。反復強調你永遠伴隨在孩子身邊,毫無疑問,會引起更多的溝通與交流。
“我會在你需要我的時候幫助你做一些研究”或是“我要趕快去雜貨店了,但是如果你有什么需要的話直接打我電話告訴我”
"I'll be in the study working if you want me" or "I have to run to the grocery store, but don't hesitate to call my cell phone if you need me."
最重要的陪伴往往是你的精神狀態。你的孩子往往會感受到你的情緒狀態。與孩子們有著緊密聯系的父母常常說,隨著孩子的慢慢長大,只要孩子還愿意和自己溝通交流,他們愿意放棄一切身邊的事情來陪伴孩子。但是這往往與一些事情產生矛盾與沖突,比如說你正在申請一個不可多得的職位或是其他責任性的東西。因此,孩子如果感受到自己對于父母而言并沒有其他外在事情更重要,他們往往會在需要情感寄托時向外探尋。這將會是我們父母的失敗,也將是他們的痛苦。
Don't try to remake your teen.
你的青少年孩子正在慢慢熟悉社會規則,并且每周都在以全新的身份去不斷地實踐。想一想不讓她留太長的頭發就一定好看嗎?想一想他是否需要更頻繁的洗自己的臉?一定要確保自己提的意見僅此一次,并且一定要婉轉的表達出來。如果你做了這些,你的孩子就不會一聽到你說話就只想著怎么拒絕你。
你希望她在自己家附近轉轉對嗎?時刻準備一些小點心,并且當無意之中遇見他和他的朋友時,你可以熱情的和他們打招呼。
科學家們發現了一種預測伴侶未來離婚可能性的方法:伴侶關系中,每發生一件消極的事情,就需要至少5件積極的事情來抵消它。事實證明在伴侶關系或是親子關系中,保持這個5:1的比例是一種有效地保證。
所有的父母即使盡力做到適度對待孩子,但有時仍然難以做到與孩子的最恰當交流。請一定要記住所有的那些交流都會引起孩子的反感,這就意味著你需要用五個積極交流來繼續維系這段良好的關系。你可以選擇微笑或是拍拍孩子的肩膀,只要你覺得是有積極作用的就嘗試著去做一做。
注意——不要試圖隨意的購買許多禮物誘惑孩子。無意之中給孩子買禮物是可以的,但是所有的孩子都能夠區分開情感性和物質性的獎勵,他們通常會敏感的發現父母試圖用金錢來購買他們的善意。在這個時候,他們當然不會拒絕禮物,但是這會透支你們之間情感銀行的賬目數量。
Don't take it personally.
是否曾經有一天,你的孩子摔門跑回自己的臥室,一邊對著你大叫:“我恨你!你從來都沒有理解過我!”
在這個場景中,我們能夠學到些什么?不要總是怪罪自己!
這些事情中你都不是主要原因,孩子們才是:他們困惑于自己的感覺,他們難以控制住自己,他們還不能夠很成熟的去理解和表達自己的情感??偸枪肿镒约和鶗Φ侥阕约?,這也就是我們平時都會在受傷的時候所做的:要么就關閉內心,要么就怒吼,要么兩者皆表現出來。而這些方式只會讓事情變得更糟。
要做到不怪罪自己,試試下面這些方法:
試著深吸一口氣,讓心里收到的傷害自由地離你而去
記住你的孩子之所以這么做是因為他很愛你,但是卻無法在那一瞬間做到愛你的表達
有意識地降低你的音量
試圖去記起孩提時的自己在心情低落和反應過激時的感受,從而更加理解你的孩子
思考一下如何冷靜而又有建設性地去回應孩子的過激反應
當然,你仍然會有無法控制的時候,但你要試圖盡可能的平靜下來即使那一瞬間你的孩子不知道為什么你能夠做到如此的平靜,但是他們會很感激這樣的你。我當然并不是暗示你應該讓孩子這樣不尊重你,我是在告訴你,當你控制自己的時候,要表現出對孩子深沉的愛,而不是憤怒,要在你強制要求孩子尊重你之前意識到孩子的低落情緒。
當他還小的時候,你認識到要在證明你是正確的之前和孩子達成一種聯結與共識,這仍然是一個有用的指向標。所以嘗試著用“噢!你用這種方式和我說話,你一定也很難過,你到底怎么了?”是的,這是你給他的特權——讓他合理化自己的憤怒。你既表達了他的話很傷人這層含義,又表達了你愿意理解他的憤怒,你愿意幫助他,不論他做了什么。這就是有效的“點化”。
你的孩子將感受到你對他的重視。而當他感覺好一些的時候,并且你也教會過他如何去道歉和修復關系,那么他會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跟你道歉,并且主動地修復你們之間的關系。
想一想在孩子發火的那一瞬間,你太憤怒了而放棄了與孩子的聯結會怎么樣呢?因此要在你真正冷靜下來并且能夠給予孩子足夠的愛意和共情之后再行動。
Place a premium on relationships in your family by spending some time together every single day.
不論是睡前的五分鐘還是飯后的一起洗碗時光,請確保你每天都有時間陪在你的孩子身邊。如果你的孩子拒絕和你待在一起,那就試圖去共享一些孩子喜歡做的事情:一起打乒乓球,每晚一起品會茶,在周一的晚上一起走去買冰淇淋,每天一起做頓早午餐,或是周日早晨一起打籃球。孩子們會在被外界事物困擾的時候迫不及待的想要和父母一起做這些事情來緩解自己的消極情緒。不要指望在每一次交流過程中你的孩子都會變的親近無比。但如果你主動創造了足夠多的機會和你的孩子在一起,那親近之感自然而然就產生了。
If you don't get the response you want to your overtures towards your child, step back and watch how you initiate.
你是否在預期孩子的積極反應?孩子們在大腦中會想很多東西,從歷史測驗能想到足球選拔賽,再想到電腦游戲。我們都知道孩子們到了一定的時期,他們就會產生豐富的荷爾蒙激素,并且通過每一個路過的鏡子中評價自己。父母在孩子們心中的地位慢慢變低,所以你應該找一些方式以一種友好的、無侵犯性的方式來提升自己在孩子們中的地位。期望與孩子們有聯結是很正常的——你在與孩子們的關系中是有權利的,但只有在你幫助他們記起他們曾經是為什么那么喜歡自己的父母的情況下,你才更有可能得到你所想要的反饋。
When we recollect our teens physically into our orbit, we need to recollect them emotionally as well.
生命全程,有著數不清的短暫分離,對關系的聯結有一定損害作用。當孩子們離開我們,他們就會轉向其他的對象:他們的同伴、他們所屬的集體、他們的電腦。所有的父母都需要反復與孩子們建立聯結,不斷修補由生活日常的分離所帶來的關系損傷。有成效的父母往往不會經歷這個過程,他們會在快要失去聯結之前積極地反復鞏固他們之間的聯結,所以可以借鑒這種方式,在出現問題之前就將問題泯滅。
如果你期望在短暫分別之后獲得重新聯結是生命中的重要一部分,你的孩子也會有同樣的期望。用一種可接受的方式來獲得孩子的注意,并且給予一些身體接觸,不要表現的很冷漠。一旦他們習慣了這種分別之后的重新聯結,他們就會坦然待之了。
Acknowledge separations and reunions.
當你或是你的孩子離開時,記得說聲再見。當你回來的時候,記得打聲招呼。當你清晨第一次見到孩子時,主動和他問好,當然擁抱一下更好。這種行為的好處顯而易見,但是很多家庭都忽視了。研究者發現男性早晨上班之前擁抱一下妻子往往能夠活得更久,賺得更多,心情也更好。但是這種研究結果還沒有推及到父母與孩子的關系中,但是我敢打賭同樣神奇的效果也會發生在我和孩子或是丈夫之間。(當然如果孩子的朋友們在場的話就另當別論,但是朋友們也常常會相互擁抱)
When you physically reconnect, consciously refocus your attention.
我們常常機械式的持續思考我們剛剛參與會議的內容或是我們應該在零售店買的東西。青少年們雖然常常習慣于在上車之后與父母們進行聊天,但是當他坐在電腦前的時候,他們并不想和父母再有任何交談。
Until you've re-established the connection, keep distractions to a minimum.
這其實是人之常情,但是如果你愿意在孩子上車之后主動地關掉新聞廣播,你更有可能與孩子們取得聯結并且聽一聽他最近遇到的趣事。如果他在徹夜狂歡后回來了,盡量避免再讓家人朋友過來玩,因為他可能已經很累了。你要堅持讓孩子在通過電話或是電腦聯系朋友之前,花一些時間與家人在一起。而當你到家之后,即使你有一個日常習慣,你也要盡量避免在和孩子打招呼時接別人的電話。機械式的接電話或是查看信息這些事情,在與孩子打招呼或是建立聯結方面都顯得微不足道。這就是語音發郵件的用處所在,防止你轉移注意力到工作上。你永遠也不希望自己形成這樣一種認知:遠程收到的信息比你身邊的孩子更重要。
Attune to your teen's mood.
你的情緒不可能時時刻刻與孩子們保持同步,為了取得聯結,你可能需要轉變你的情緒去適應孩子。如果你在孩子沉思的時候表現的很興奮,你會被無情的忽視的。
Welcome your teen's expressions of dependence.
你的孩子總是要求大人滿足他們依賴的需要,從而讓他們在相應的環境下做事情。你的肯定,是一種溫暖而又堅實的力量,讓他能夠自由而又放下防備的行動。你可以理解他在家的一些小孩子脾氣,但不用擔心去適當的責備他。你不是在鼓勵他們依賴自己,而是允許他們依賴表現出來,而不是憋在心里。不用擔心,你的孩子不會永遠的依賴著你。
In addition to daily preventive maintenance, do repair work as necessary.
依戀理論說,如果你孩子的依戀需要未被滿足,不論什么原因,他們會轉向同齡的群體去尋求相應的滿足。如果你不是孩子們的“安全基地”,父母們就變得遙不可及。因此,你有必要及時做一些彌補性的工作來將孩子的依戀對象拉回到你的身上,不要試圖在孩子沒有意愿和你合作的情況下設定一些條條框框強行要求孩子們去遵守。
“我們都知道,青少年們的個性是具有抵抗性的。正如哭泣是嬰兒強健肺功能的最佳途徑,青少年們的邏輯思維能力也是在反復的抵抗和制衡之間得到提升的。不論如何,我們都希望能夠和孩子們保持聯結,而不是去勝過他們或是無底線地遷就他們。記住我們做家長的唯一焦點:創造聯結,保持聯結 ?!?/span>
—— Jennifer Marshall Lippincott,《7件青少年孩子永遠不會告訴你的事(7 Things Your Teenager Won't Tell You)》
更多育兒知識,關注NYC紐約國際早教中心頁面
< 上一篇:帶寶寶出門旅行,吃的東西這樣準備就對啦!
> 下一篇:NYC經典分享{關注兒童敏感期}